心灵小故事


About

星期一至五 2:40pm and 11:40pm 激励故事分享,就在UFM100.3!


MAR 16, 2021
16/03/21 - 方法比结果更重要
良好的方法让我们得以应用天赋,拙劣的方法则会阻碍才能的发展。 有名书生博览群书、手不释卷,尤其喜欢阅读佛书。某一次,他在一本书上看见:"静坐可以成佛",就兴致勃勃地跑到一间佛寺,在佛寺庭园中的一棵菩提树下静坐起来。 书生这么一坐,就是好几天。期间他不吃不喝,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暴雨不断,书生依然坐着,动也不动。眼看书生双眼发直,脸色发白,就要支持不住了,佛寺里的大小和尚纷纷到菩提树下劝他。有人说:“你还是回家休息休息吧!” 有人说:“你这样滴水不沾,身体很快就会受不了,先好好保重自己比较要紧!” 但书生依然不为所动,口中念念有词地说:”静坐可以成佛,静坐可以成佛……” 最后,寺院的住持亲自出马。他镇定从容地走到书生身边,坐了下来,接着拿出一块石头在地面上来回磨个不停。足足磨了一个小时之后,男子禁不住好奇,开口问:“师父啊!您为什么要磨石头?” 住持一边磨石头,一边回答说:“庙里少了一面镜子,我要把这颗石头磨成镜子。” 书生笑说:“师父啊!您就别白费力气了,石头怎么可能磨成镜子呢?” 住持微笑着说:“如果石头不能磨成镜子,那么,静坐可以成佛吗?” 书生醍醐顿悟,再也不奢望静坐成佛。  故事中的书生嘲笑住持想把石头磨成镜子,却没有发现自己妄想静坐成佛有多么地荒谬。这是因为,书生太执着于目标,也就是“成佛”,因而忽略了方法。我们也常常急于达到某个目标,自己因此陷入了困境却依然故我。比如,有些人的目标是发财,为了快速致富,他们做投机买卖,甚至做伤天害理的生意、贪污。在享受过短期的快乐之后,最终往往是暴起暴落,自食苦果。这正是因为诱人的目标蒙蔽了他们的双眼,让他们只求成功,不择手段。有目标当然很好,但我们必须时常提醒自己,方法比结果更重要。用对方法,才可能真正地到达成功的彼岸。   想一想: 1)书生盲目相信的后果是什么? 2)目标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什么? 3)关于成功,你用对方法了吗?
02:55

MAR 16, 2021
16/03/21 - 随性,随遇,随缘,随喜
小聪明,忙碌一生;大聪明,宁静一世。 炎炎夏日,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降雨,寺院里的草皮都干枯了。于是,老师傅交给小和尚一袋草种,吩咐他去撒种。小和尚才撒了几把种子出去,就吹起一阵强风,不少的种子都被吹走了。小和尚焦急不已地问到:“师傅,师傅! 怎么办呐?种子都被吹跑了!” 师傅慢条斯理地说:“别紧张,被吹跑的种子都是空的,没有办法发芽。随性就好。” 小和尚摸摸头,继续撒种子,这时候却飞来一群麻雀,叽叽喳喳地啄食起(种子)来。小和尚想跑去赶麻雀,但是被老师傅制止说:“别急,种子很多,麻雀吃不完,随遇就好。”  当天晚上,突然下起大雨,小和尚一想起积水必会冲跑不少种子,就坐立难安。这时候,老师傅又安慰小和尚说:“水流到哪儿,种子就会长到哪儿。随缘就好。” 几天之后,太阳再度露脸,草种吸足了水,又照射到温暖的阳光,纷纷萌发新芽。寺院的各个角落,很快又恢复了绿意盎然。小和尚开心不已地说:“师父!您说的果然没错,草都长出来了呢!” 师父微微笑着说:“没错,这就是随喜!”  随性,随遇,随缘,随喜。有句俗话说:“强摘的瓜不甜,强求的缘不圆。”人生在世,我们难免对人事物患得患失,而恐惧、担忧、烦恼也就随之而来。中国人常说:“尽人事,听天命”。这句简单的话,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。因为,只要经过付出和努力,只要知道自己已经尽了全力,我们就应该放下所有的忧患,让该来的来,该去的去。心头的压力,就自然能够减轻不少。   想一想: 1)“强摘的瓜不甜,强求的缘不圆。”的意思是什么? 2)如何能减轻压力? 3)老师傅的人生态度是什么?
02:25

MAR 16, 2021
16/03/21 - 自囚却不自知
智慧是唯一真正的自由。有一只饱受主人疼爱的黄莺,从小就被关在笼子里。她虽然永远不愁温饱,又没有天敌的威胁,却也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自由。这只黄莺足足被关了一辈子。她寿终正寝之后,上了天堂。但是在天使的面前,她却显得不知所措。天使看了很心疼,于是安慰她说:“你别担心,这里是天堂,不但处处开着美丽的花朵,而且有食之不尽的水果。更棒的是,你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自由。” 黄莺似懂非懂,拍拍翅膀就飞走了。 几天之后,天使又遇到了这只黄莺,便问:“亲爱的,你过得还习惯吗?” 黄莺显得有些为难说:“这里有吃有喝,确实是不错,但是……” 天使听了很讶异地问:“怎么了呢?” 黄莺说:“这里唯一的缺点就是,这个笼子太大了。无论我怎么飞,都飞不到尽头啊!” 身处现代社会,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享有自由。我们的确拥有行动、言论等等的自由,但是,我们的心灵自由吗?许多人因为过度膨胀的自我,过分扩张的欲望,反而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一座坚固的牢笼。久而久之,我们就跟故事中的黄莺一样,自囚却不自知。其实,没有人能够放我们被压制的心灵,因为打开内心牢笼的钥匙,就是知足感恩。这些都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啊!   想一想: 1)真正的自由是什么? 2)故事里的黄莺懂得什么是自由吗? 3)谁能给我们自由?
02:07

MAR 8, 2021
08/03/21 - 谁才是真正的朋友?
一出连续剧要精彩,剧中角色少不了舌灿莲花,却心口不一的小人,每次都让人气得牙痒痒的。但是,人生毕竟不是连续剧,当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身旁,我们往往就失去了辨识的能力,甚至错把这样的人当成推心置腹的好朋友。相反的,那些总是规劝我们,甚至是责骂我们的人,反而被我们当成敌人。分不清谁是朋友,谁是敌人,后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。 有个男子认识了一个新朋友,这个人自称地产商,出手阔气,男子吃喝玩乐全都由他买单,而且他还自称交际极广,认识很多政商名流。来往一阵子之后,这个地产商透露,在国外有极佳的机会,怂恿男子投资,宣称短时间内就会赚到大笔的回馈。男子听了,兴致勃勃地把消息告诉他的拜把兄弟,他的兄弟一听,连忙劝他说:“如果真有这么好的事,他自己赚钱都来不及了,何必分一杯羹给你呢?” 男子不但不听劝,反而拼命地辩解说:“那是因为你不认识他!他真的是个好人,平时就对我非常大方了!” 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,两个人吵了起来,不欢而散,也渐渐地少了联络。 投资初期,男子真的赚了一点钱,因此喜不自胜。不料,那只是对方放长线钓大鱼的伎俩。男子放心之后,资金投入越来越多,那地产商却突然卷款而逃。当然,事后男子才知道,他也根本不是什么地产商,只是一个前科累累的诈骗高手。 与人交往不能够只看表面,多观察这个人平时的为人处事,他做人善不善良,正不正直,就不难判别对方的好,究竟是出于真心诚意还是另有居心。别忘了,甜美的糖衣里,包藏的可能是致命的毒药,真正的良药永远苦口。那些讨好你的人,未必是你的朋友;指责你的人,也未必是你的敌人。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,没有人喜欢听批评,但也有太多人因此错失了良师益友。听到赞美,不用飘飘然昏了头;听到正面的建议,也不必急着生气反驳。判定真正的朋友的准则从不在言辞,而在行为。 想一想: 1)为什么故事中的男子如此相信“地产商”? 2)朋友和敌人之间的差别是什么? 3)如何判定对方是真正的朋友?
02:42

MAR 8, 2021
08/03/21 - 有心就可以行善
有个妇女问大师:“为什么我无论做什么事,都没有好的结果呢?” 大师回答说:“因为你从不布施……” 妇女问:“我要怎么布施啊?我一贫如洗,什么都没有。” 大师说:“你拥有三种东西,只是你不愿意布施。” 妇女听了很不服气,追问:“您倒是说说看,我拥有什么?” 大师说:“你可以给别人好脸色,那是‘颜施’;你可以多替别人设想,那是‘心施’;你还可以以行动帮助别人,那是‘身施’。这些东西,你敢说你没有吗?” 真正的行善,不求掌声,不计回报,甚至连自己都舍弃,实在很了不起。 有则新闻是这样的:有一个中学生,拿了一个薯片筒,到某个社福团体表示要捐款。打开一看,那筒子里装了满满的零钱。工作人员很好奇,追问之下,才知道这个男学生的故事。他自幼和祖母相依为命,生活非常的穷困,有长达7年的时光,都是寄住在别人家里的,连一张床铺都没有,只能够天天在地上的草席睡觉。因为名列低收入户,常常有社福团体送来物资,祖母总是告诉他说:“要懂得感恩,有朝一日一定要回馈社会。” 男同学把祖母的话放在心上,尽管每天的伙食费少得可怜,却努力节省,一点点地存。买不起存钱筒,他就从垃圾桶里,捡来同学吃完的薯片筒,把零钱放入其中。 只要有心,人人都可以行善。何况,只要还能活动,还能呼吸,你我就已经是富有的人了,不是吗?永远不要吝于献出善意。行善没有条件限制,我们可以捐钱,捐时间,更能够捐智慧,捐一份用心。大家都期待社会充满温暖,既然如此,我们每个人理当先付出行动,尽管只有一点点,累积起来却可能改变世界。   想一想: 1)故事里大师指的布施是什么? 2)新闻中的中学生“布施”的是什么? 3)一定要身家富裕才能行善吗?
02:30

MAR 8, 2021
08/03/21 - 认识生命中“变”的必然
弟子问禅师:“师父,该怎么样常保快乐呢?” 当时正值用膳时间,师傅反问弟子说:“你觉得这素斋好吃吗?” 弟子回答:“好吃极了!” 师父又问:“你觉得自己能够永无止境地吃下去吗?你觉得这宴席,可以永远不散吗?” 弟子回答:“不能。” 师父说:“那么,快乐也是如此。” 福祸就像是太阳,阴阳,流转不绝。想要永远事事如意,心想事成,那是不可能的。一个男子喜欢投资股票,一度赚了很多钱,志得意满、出手阔气、走路有风。可是好景不长,金融海啸一下子毁了他的成果,让他赔了好几千万。为此,男子得了忧郁症。他想:“老天真是捉弄人!何必让我赚到钱,又让我输光一切?” 但仔细想想,其实他没有改变啊!只不过是回到原点。为什么以前的他,口袋空空也可以过日子,现在却不行呢?感情也是相同的道理,分手了还是原来的那个自己,为什么以前可以一个人过日子,现在却不行呢?尝过有钱滋味的人,难以接受没钱的生活;享受过恋爱滋味的人,不能够忍受失恋的痛苦。生命中所有得与失的落差,总是这么让人痛苦。因此还有一句话:“物来则应,过去不留。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有好事发生,我们就坦然接受,但也不因此骄傲自满。一旦有一天这些东西离开我们了,我们也能够坦然接受,不为此苦恼。 这道理说来很简单,要做到却不容易。但是,我们却可以试着稍微放下自己的执着。以吃饭为例子:今天你和朋友吃着美食,喝着小酒,感觉快乐极了。可是如果想一直追求这种感觉,那就会痛苦,因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。就算做到了,天天和朋友大吃大喝,我们也会厌烦,最初的那种快乐,最终还是会消失。生命中的快乐与悲伤都如水流,它们会来,它们也会走。唯有接受无常的必然,我们才能够理解,这一切是再自然也不过的,我们的情绪也比较不容易受其左右。唯有认识生命中‘变’的必然,我们才能以较宽大的方式来接纳,来放下这些无常。   想一想: 1)我们能常保快乐吗? 2)生命中的必然是什么? 3)“物来则应,过去不留。” 指的是什么?
02:54

MAR 8, 2021
08/03/21 - 在逆境中开创奇迹
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。大环境确实不景气,人心也总是充满着险恶,值得我们大大的抱怨。但是别忘了,这世界所有的人也都像我们一样,处在这共同的环境里。成功与否的差异往往在于,有些人被现实的洪流冲得东歪西倒,有些人却懂得利用这股激流,开创出崭新的格局。 有则故事是这样的:出版业不景气,导致很多的传统印刷厂纷纷关门大吉。不过,却有这么一家印刷厂,不但没有被环境的变迁打败,生意反而蒸蒸日上。原因在于,他们知道无法改变环境,却想出了适应环境的方法。接不到大量的书籍订单,他们就跟大卖场接洽,想办法接下印刷合约;私人出版社印刷量萎缩,他们就想办法承接政府出版品印刷业务。他们甚至推出前所未有的定制化服务:替顾客制作家谱、自传,不仅是负责装订印刷,还包办美编排版,替客人省下了很多麻烦。这印刷厂老板的想法是:“如果现实社会不允许我赚大钱,我就赚小钱。每一笔小钱都不起眼,但是累积起来,也可以成为惊人的财富。”  还有一则新闻是这样的:有个男子,年轻的时候跑船,学会了英文、西班牙文。后来他转而在酒店任职,日籍客人很多,他又因此学会了日语。一年一年过去,他年纪越来越长,体力渐渐无法负荷长时间的工作,被逼着退休了。男子退休之后无事可做,日子虽然悠闲,却也是无聊得让他发慌。想找点事情做的他,就兴起了开德士的念头,只是心里又担心:“都60几岁的人了,会不会被嫌弃?” 不料,非但没有人抱怨他,他反而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司机。由于他具备外语能力,外国乘客只要坐过一次他的车,下次就会指名找他。车行接到外国乘客,也会马上想到他。年纪大,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,但是他却以能力战胜了事实,同时开创出崭新的事业。 一样的环境可以成为阻力,也可以成为助力,要看我们是否懂得发挥智慧。唯有顺应环境,我们才有机会看到逆境中的无限可能。不要让环境成为自己停滞不前的借口,面对现实,解决问题才可能在逆境中开创奇迹。   想一想: 1)故事中的印刷业老板如何改变局面? 2)新闻中的德士司机为什么能开创新的事业? 3)如何让环境成为助力而非阻力?
02:55

MAR 8, 2021
08/03/21 - 做你擅长的,做你喜欢的
早年,人们普遍认为埃及金字塔是由奴隶建造的。可是,近年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,当时的埃及政府其实是花了重金,从各地礼聘工人。这些工人不但收入比一般人高,伙食也不错,还住在舒适的宿舍里。一个大学考古系的教授,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了这项研究,引发台下学生的热烈讨论。后来,有学生问教授比较支持哪种说法?教授说:“我个人比较倾向工人是聘请来的。你们知道吗?埃及金字塔建造得非常精密,据说在完工之初,石头与石头密合度之高,连一张纸都难以插入缝隙。而我认为,唯有快乐、满足,以自己工作为荣的工人,才能够建造出如此伟大的作品。” 有个年轻人很会读书,父母对他的期望也很高,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医生。这年轻人自己也没有什么想法,认为听爸爸妈妈的话也无妨,况且如果将来真的成为医生,无论收入、社会地位都不错。于是,这个年轻人就以成为医生为目标,之后也考上了医学系。只是,直到入学就读,他才发现自己一点兴趣也没有。对他来说,那些教科书一本比一本更加索然无味。不过,靠着聪明,他还是能够消化吸收书中的知识,并取得不错的成绩。毕业之后,他通过实习、考试,成为正式医生,如愿得到了曾经梦想的金钱、名声、地位,更得到大家羡慕的眼光。可是,这些东西还是无法带给他丝毫幸福的感觉,他只是从不快乐的学生,成为一个不快乐的医生罢了,夜夜失眠,日复一日早起上班都成为对他的一大折磨。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,他看诊时总是敷衍了事,自然对病人也没有什么好脸色。现在,他不但是个不快乐的医生,还是个不尽责、失败的医生,经常被病人投诉。就这样,又过了好几年。有一次,他忍不住问同事——那个同事是连年接受表扬的优良医生,他问:“你不觉得我们这一行,工作时间长,工作压力又很大吗?” 同事说:“那是当然的啊!” 医生追问:“那么,为什么你每天上班的时候,总是笑容满面,似乎乐在其中呢?” 同事露出惊讶的表情说:“因为我真的乐在其中啊!” 直到那时,这名医生才恍然大悟,他和同事的学历相同,经历也相同,他们之间的差异只是在于,同事喜欢自己的工作,但他却一点也不喜欢。 回到故事中,教授说的话:“唯有喜欢自己的工作,以自己做的事为荣,才有可能快快乐乐地做,而唯有投入的人,才能把工作做得完美。” 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,即使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,也一定会遇到挫折,但我们对工作的那一份喜欢,就好像糖一样,它能够调和我们在职场上受到的苦,让苦变得不再那么苦。做你擅长的事,做你喜欢的事,同时满足这两点的工作就是最完美的工作,也是最能够让你崭露头角的工作。   想一想: 1)教授对于工作的理念是什么? 2)为什么文中的医生不快乐? 3)最完美的工作应该是怎么样的?
03:40

MAR 1, 2021
01/03/21 - 原谅别人等于原谅自己
“当你用一根手指指着别人的同时,却有四根手指指着自己。”这句话虽然老掉牙,却再实在不过。有个名人在郊区开了一间餐厅,生意兴隆。某一天,那个名人找来记者,表示自己受到当地居民欺负。他说,附近的邻居非但没有给他好脸色看,还常常出言讥讽他,甚至阻止他店内的客人停车。那位名人气呼呼地说:“我在这里开餐厅,替地方带来繁荣。这些人不但不感谢我,还用恶劣的态度对待我,真是岂有此理!” 乍听之下,这位名人的邻居真的很可恶,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一个外地人呢?但是,记者追踪之下发现,名人的邻居也有话要说。有人说:“他在这里开店,却不顾附近居民的感受。客人常常在店里吵闹,实在扰民!我们和他沟通了好几次,他却置之不理。” 也有人说:“我也不想干扰他做生意呀!只是,他的客人啊!总是乱停车!好几次有车子挡在我家的车库前,造成我们很大的不便!” 这么听来,那名人竟然不是受害者,而是加害人呢! 我们每个人都难免有这样的通病:别人对我们不好,我们就心生怨恨,把对方当成仇人,恨不得找到机会报复,好一吐怨气。而且,对别人的怨怼往往就像春草蔓延,一旦洒下了怨的种子,它发芽之后就会越来越茂盛,终至无法收拾。你或许也有过这样的经验,夜深人静的时候,突然想到一个自己讨厌的人,越是去想,就越觉得讨厌;越觉得讨厌,心里的怨恨就越多,甚至气得失眠!这样,究竟是在惩罚对方,还是在惩罚自己呢?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吧!我们总是花上很多时间去责怪别人,却很少花时间检讨自己。很少人会想:“那我呢?难道我就不曾经得罪别人?不曾对不起别人吗?” 有位政治家曾经在文章里说,他有个习惯,就是每天睡前检讨一下,自己今天是否不小心说错了什么话,得罪了什么人?隔天早上,他会马上打电话给对方,向对方致歉。如此一来,不但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误会,更能够少一个敌人,多一个朋友。学会原谅别人,其实就是在原谅自己,选择检讨自己,其实是在给予自己成长的机会。   想一想: 1)如何才能自我成长? 2)怨恨会带来什么后果? 3)责怪别人有用吗?
02:53

MAR 1, 2021
01/03/21 - 凡事都做好万全准备
知名的音乐评论家焦元溥,他也是歌手张悬的哥哥。前几年,他做了一项创举,那就是,他访问了世界上最顶尖的55位钢琴家,并将采访集结成书,为当代的古典音乐界留下了很珍贵的资料。那些钢琴家并不认识他,全是靠着他毛遂自荐,以有深度诚恳的问题,让忙碌的钢琴家答应抽出时间让他采访。而他的访问果然十分杰出,让每个钢琴家都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不过唯有一次例外。有一次,他访问一位非常年轻的钢琴家,也因为对方资历不深,他准备的时候也格外疏忽,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搜寻数据。采访当天,他问到那位钢琴家的老师关于儿童的问题,原本亲切的钢琴家,脸上却露出不悦的神情,开始闪躲他的问题,访问只好草草结束。焦元溥觉得钢琴家的反应很怪,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回家一查,他才赫然发现,原来那钢琴家的老师,最近陷入性骚扰男童的风暴,也难怪钢琴家不愿提起。他说,如果早知道,自己绝对不会提到这个让人尴尬的问题,但事情已经发生了,他也只能连忙写信,向那位钢琴家道歉。他说,这件事让他学到一个非常大的教训,那就是无论访问的对象是谁,都要先做好万全的准备。 另一则故事是这样的,有个保险业务员工作认真又细心,总是想办法替顾客做最好的方案规划。有一次,他谈到一件大案子,眼看就要签约了,某天晚上,他突然想到似乎还有其他的保险组合,更适合那位顾客,于是兴冲冲地拿起电话就打。只是,电话那头的客户不但没有感谢他,还不悦地问:“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!?” 业务员这才发现,想案子想得太投入,竟然没有注意到已经是晚上11点了。那顾客年纪又大,一向很早睡,也难怪对方会生气。尽管他不断地道歉,但顾客却不原谅他,案子最后还是没有谈成。  魔鬼藏在细节里,失败往往隐藏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。有时候,我们尽了一切努力,却因为一些疏忽而前功尽弃,真的很可惜。不如将做好万全准备变成习惯,就能够避免功败垂成的遗憾。凡事多一点细心,只需要五十分力气的事,也做足一百分的准备,就能够避免让人捶胸顿足的遗憾发生。   想一想: 1)如何避免遗憾发生? 2)故事中的保险业务员本来应该怎么做? 3)你是个注重细节的人吗?
02:57

收听
下载手机官方APP
前十首
前十首